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67|回复: 6

请专家解答关于第三问很重要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7 15: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您好,我们第一问计算的参数用两种方法计算,一中算法计算结果与经验值差别较大,另一个差别不大,我们该如何评定哪个方法更优呢。
第三问是不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问题,一共三个目标。
另外我们在计算过程中不断碰壁不断改进,这个过程我们写在论文里更有助于得分,还是直接写上最优结果更有助于得分。
思路更重要,还是结果更重要,如果思路更正确,结果计算不准备对评分影响大吗?
发表于 2017-9-17 22: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B题专家 发表于 2017-9-17 17:45
我个人认为思路也很重要,但是不知道历届是如何评分的。我在后续参与评分的时候会给主办老师提出这个评分建 ...

专家您好,我认为只有一组温度下的数据过少,第二问基本无法改进,因为20摄氏度温度下拟合基本一致,而我们并不知道其他温度下的数据,所以其他温度下的拟合结果和实际结果差距无从得知,所以误差改进实属困难,是否能多加一组数据?
发表于 2017-9-17 17: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思路也很重要,但是不知道历届是如何评分的。我在后续参与评分的时候会给主办老师提出这个评分建议

当然结果也很重要,这个直接反应出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
发表于 2017-9-18 14: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to weiwei950326,系统提示超过什么两人会话时间限制,试了几次,没法在消息中回复了,我就在这个帖子说一下吧:

这个数据由清华大学实验室前期提供,现在他们可能没法及时提供新的数据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1. 按照附件给出的建模思路,可以考虑题目给出的建模思路是否很准确?实际上这个建模是做了很多简化处理的,是否有改进的方向呢?
2.从第三问的附件可以看到,其实L-I之间的关系,除了第一问附件给出的经验公式,其实第三问还给出了从物理角度出发的,基于速率方程的一个关系,那么,如果从速率方程这种偏向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是否可以建立L-I模型,这种方式建立的模型是不是要比经验模型更准确呢?
发表于 2017-9-18 15: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B题专家 发表于 2017-9-18 14:39
to weiwei950326,系统提示超过什么两人会话时间限制,试了几次,没法在消息中回复了,我就在这个帖子说一 ...

请回答B题数据质疑 的提问!!
发表于 2017-9-18 17: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B题专家 发表于 2017-9-18 14:39
to weiwei950326,系统提示超过什么两人会话时间限制,试了几次,没法在消息中回复了,我就在这个帖子说一 ...

老师,用第一问算出来的阈值电流和给出的实测数据来拟合物理的L-I模型,误差很大啊,,,
发表于 2017-9-18 2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lovedsion 发表于 2017-9-18 17:31
老师,用第一问算出来的阈值电流和给出的实测数据来拟合物理的L-I模型,误差很大啊,,,

好像有些同学做出来了,说仿真出来的结果跟实测相差很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5-5-24 14:53 , Processed in 0.0996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