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3 21: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谢各位专家,朋友的支持!</P>< >我仅仅是一个数模爱好者,不是专家,只是对数模活动和数模竞赛很关心.</P>< >竞赛过后,看到网上有许多争论,还有一些网上投票.</P><P>比如有的投票有三分之一支持一个意见,有三分之二支持另一个意见.我个人认为,只要引起争议的东西,就说明两方面都有一定的道理.</P><P>关于争论,我认为有三个处理的方法.</P><P>(1)竞赛时及时答复
今年研究生竞赛的B题,对于5mm的损耗,对于总损耗等等相关问题,有人在网上提出疑问,然后竞赛专家及时答复,解决这些疑问.这一方法能够及时的处理竞赛中对题意理解的偏差.即使有些问题不能立刻给出解答,专家也答复说,按照各人自己的理解,这样可以让队员可以安心的做题.所谓的"按照各人的理解",我想,只要我的理解有道理,就可以进行大胆的假设.</P><P>(2)评阅标准公平化
国家组委会不应该只支持其中一个方面.
我们不是搞辩论赛.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认可不同的意见.评卷的一大标准是"能够自圆其说".我个人认为即使要制定客观的评分标准,对待这些争论的时候也应该公平的对待,或者说两套标准.既然都能够言之成理,为何不能都承认其正确性呢?为何一定要"保一方","打一方"呢?</P><P>评分标准不公开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但是我觉得专家们对一些争论得很厉害的问题是应该公开给出意见的.否则,今年好多的参赛大学生会感到"死不瞑目"的.</P><P>(3)提高出题水平
争论的根源还在于题目不是实际问题.经常会有一些问题不是实际问题,这本身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错误在于出题人自己理解题目,专家也理解题目,但是队员不理解题目!</P><P>1996年捕鱼问题中的死亡率,1998年投资问题的风险损失率等等名词让许多队员"冤死",今年的电力系统封闭不封闭让部分大学生名落孙山,其原因都可以归结为题目的"人造性",强烈建议组委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这一点.</P><P>现在中国的数模活动的开展已经越来越广泛,关注的老师,学生越来越多.出的题目也不乏精彩之作.
建议数模题目录用的第一原则是实际性!脱离了实际性,就会产生歧义,就会引起争论.</P><P>我认为B题有没有常数项已经没有太多争论的必要了.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争论.</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