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帐-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xiaoyu_924

有谁想要98年数学建模论文及程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1 00: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我也想要啊。</P><>请您发到<a href="mailtwjb421@126.com" target="_blank" >wjb421@126.com</A>好吗?谢谢了。</P>
发表于 2004-7-11 01: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好想要一份!</P><>e-mail:minizhang@tom.com</P>
发表于 2004-7-11 04: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谢谢</P><>xieqiuliang1984@sina.com.cn</P>
发表于 2004-7-11 04: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给我一份好吗?</P><>mjnehc@163.com</P>
发表于 2004-7-11 23: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需求帮助!谢谢!!!</P><><a href="mailtlzd101@hotmail.com" target="_blank" >lzd101@hotmail.com</A></P>
发表于 2004-7-11 23: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P><>      帮我们做道题嘛!!!小女子不甚感激,救命的!!!题如下:</P><>绘制DNA限制性图谱是遗传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由于DNA分子很长,目前的实验技术无法对其进行直接测量,所以生物学家们需要把DNA分子切开,一段一段的来测量。在切开的过程中,DNA片段在原先DNA分子上的排列顺序丢失了,如何找回这些片段的排列顺序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构造一张限制性图谱,生物学家用不同的生化技术获得关于图谱的间接的信息,然后采用组合方法用这些数据重构图谱。一种方法是用限制性酶来消化DNA分子。这些酶在限制性位点把DNA链切开,每种酶对应的限制性位点不一样。对于每一种酶,每个DNA分子可能有多个限制性位点,此时可以按照需要来选择切开某几个位点(不一定连续)。DNA分子被切开后,得到的每个片段的长度就是重构这些片段的原始顺序的基本信息。在多种获取这种信息的实验方法中,有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部分消化(the partial digest, PDP)方法。
在PDP中,采用一种酶,通过实验得到任意两个限制性位点之间片段的长度。假设与使用的酶对应的限制性位点有n个, 通过大量实验,可得到n+2个点(n个位点加上两个端点)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共 个值。然后用这 个距离来重构n个限制性位点的位置(解不一定唯一,两个端点对应于最长的距离)。若 是线段上的点集 中所有点之间距离的集合,PDP就是给定 求 。下图给出了一个例子。

2 3 4 5 2


A a b c d B
图1. A,B是DNA分子的两个端点。 a,b,c和d是限制性位点。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 ={2,3,4,5,2,5,9,14,16,7,12,14,9,11,7}. 再通过 来求 ,对应于上图的 ={0,2,5,9,14,16}是一种解。

上述方法要把DNA分子在任意的两个限制性位点处切开,这对于当前的实验技术来说有相当难度,而且,还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也很复杂。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称为简化的部分消化方法(SPDP)。这个方法与PDP的不同就在于它避免了在任意两个位点切开DNA分子的难题和处理重复数据的困难。仍假设与使用的酶对应的限制性位点有n个。首先DNA分子被复制成n+1份,前n个复制品中的每一个在一个限制性位点处被切开,最后一个复制品在所有的限制性位点处被切开。这样我们分别得到2n个片段长度(称为第一组数据)和n+1个片段长度(称为第二组数据)。在没有误差的前提下,第一组数据中2n个长度可以分成n对,每对的和都等于DNA分子的总长度;第二组数据中n+1个长度的和也等于DNA分子的总长度。 SPDP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两组数据重构出这n+1个片段在DNA分子上的排列,使得这个排列在n个位点切开后得到的2n个片段长度与实验得到的2n个长度相等。下图给出了一个例子。
(a)
2 6 1 4 3

(b)
2 14

8 8

9 7

13 3


2 1 4 3 6


图2. 这个例子对应的位点有4个。(a) 就是我们希望重构的顺序。 (b)中的前4对为第一组数据,它通过切开一个位点得到,每对长度的和都是16,剩下的为第二组数据,含5个片段长度,它通过切开所有位点得到,它们的长度总和也是16, 但实验结果只告知每段的长度,不知道它们在DNA分子上的排列顺序。

现对上述SPDP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研究以下问题:
(1) 设计求解该问题的算法,(2) 并评估该算法的效率和效果。对下述2个实例给出答案:
实例1: 第一组数据:2,14,8,8,9,7,13,3
第二组数据:2,1,4,3,6

实例2: 第一组数据:1,14,12,3,7,8,9,6,11,4,12,3,13,2,5,10
第二组数据:1,1,2,1,2,2,1,2,3

(3) 讨论在实验中测量片段长度时的误差,(4) 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算法的效果,(5) 当误差到多大程度时,(6) 限制性图谱的重构将无法进行。

答案请发至<a href="mailt0000046140200@sina.com" target="_blank" >0000046140200@sina.com</A>.    谢谢哈!</P>
发表于 2004-7-12 0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给我一分好吗?请发往:<a href="mailtliny@qdiae.edu.cn" target="_blank" >liny@qdiae.edu.cn</A>     谢谢!
发表于 2004-7-12 19: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一份吧!我也想要啊</P><><a href="mailtfeifei0619@163.com" target="_blank" >feifei0619@163.com</A>   谢谢了哦,!:)</P>
发表于 2004-7-12 19: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要</P><>cca52000@yahoo.com.cn</P>
发表于 2004-7-12 23: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一份;thank you!</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 ( 湘ICP备11011602号 )

GMT+8, 2025-5-18 13:01 , Processed in 0.1413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