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16 0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恩,楼上说的好啊.实话说我没有仔细看他们的论文,也无法对B题谈什么看法.不过我间接知道一些他们答辩的事情 </P>< >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总是有益的,hvstarr提出的几点我很赞成,虽然我不做这个题目,但我想他要说的可以展开成这样的原则:</P>< >1.对问题的表述务求清晰.具体表现在:."阻塞费用的定义合理,且公式表达正确";"有模型简化,而不是上来就套软件";"摘要及写作还可以".</P><P>论文写作应该是一项具有独立意义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工作记录.好的表述必须是由文字图表数据和函数推导共同组成的.怎么配合这些元素的关系是论文是否具备可读性的第一个问题.另外应该注意到的是,计算等工作展开的步骤,重点和论文的写作步骤重点并不一定相同有经验的科研工作者会根据读者的接受角度去安排写作.模型的简化或展开其实是必要的环节.它一方面抽象地解释了所做问题,使得读者更快的明白作者的工作实质,一方面也提示了自己下一步工作可能采取的方向.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我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设计这个环节的_除非需要.比如今年的A题,用小的专题划分研究对象,然后寻找一个主线把它们串起来显然会显得更清晰.</P><P>2.建模比赛本身要鼓励多一些写作意识和游戏精神,但并不是写作大赛或游戏大赛.这是因为它不能让你尽情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必须遵守一定的纪律.具体表现在"对有无常数项的分析过程";"对阻塞管理问题的模型正确和完整,尤其对"相对裕度"目标和双目标的处理正确'.</P><P>可能大家觉得这个原则很空吧!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是最实际有用的道理.</P><P>这些绝对不难,如果指导老师指导了这个方向让学生去做,绝对不只是少数人能够做出来.关键在于很多人都不明白去筛选他们论文所应该呈现出来的重点.大家都知道要出彩,但往往把对自己使用的数学工具的难度,或者所做结果的数据作为论文的重点.这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比赛来说!我看到不少人花了很多工夫做了很难懂的东西但获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一来别人不一定看得懂(没有注意表述),二来这些技巧未必真的实用.这就是没有把数模当工作而当成了游戏.</P><P>一定要把它们做成一个工作的模式.让别人相信你的论文是站在实际运用的角度上思考的.你所关心的问题具有意义.对于"有无常数项的分析过程",即便分析其实站不住脚,但只要在假设框架下使得逻辑合理,并设法证明假设的实际性就能完成.有数学人和资料指导,这些事情实在轻松不过.但当别人同样辛苦做出了结果,却忽略了最后在论证的环节上补充一个分析部分(假设的分析.论证的分析,结果的分析;误差稳定性等量化的角度;实际问题适用性的角度),那自然要少一个档次.</P><P>我觉得<B><FONT color=#0000ff>hvstarr</FONT></B> 点得好,但他还是没有点透.点透了就可以看到这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许直接把这样的结论告诉大家不是好事,有些事情总要自己体验过程才能有收获.但反正算我个人观点.不过不说明白,怕也有人说我只是跟着嫉妒杯奖,在这里故作姿态了.</P> |
|